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免耕机播技术研发进展(5)

来源:农业工程技术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08-04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[3]杜长征.我国秸秆还田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思考[J].农机化研究,2009(7):234-236. [4]高焕文,李问盈,李洪文.中国特色保护性耕作技术[J].农业工程学报,

[3]杜长征.我国秸秆还田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思考[J].农机化研究,2009(7):234-236.

[4]高焕文,李问盈,李洪文.中国特色保护性耕作技术[J].农业工程学报,2003,19(3):1-4.

[5]廖庆喜,高焕文,舒彩霞.免耕播种机防堵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[J].农业工程学报,2004,20(1):108-112.

[6]顾峰玮,胡志超,陈有庆,等.“洁区播种”思路下麦茬全秸秆覆盖地花生免耕播种机研制[J].农业工程学报,2016,32(20):15-23.

[7]常志州,陈新华,杨四军,等.稻麦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[J].江苏农业学报,2014,30(4):909-914.

[8]胡志超.全秸秆覆盖地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[J].基层农技推广,2015,3(4):40.

[9]张 燕.江苏省秸秆还田机械发展战略研究[J].农机化研究,2012(12):240-243.

[10]李 兵,李洪文.国内外小麦免耕播种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[J].中国农机化,2006(1):46-49.

[11]张守德.2BQM-6型免耕播种机结构设计及开沟器的有限元分析[D].呼和浩特:内蒙古农业大学,2015.

[12]廖庆喜.免耕播种机防堵与排种装置试验研究[D].北京:中国农业大学,2003.

[13]冯 川.秸秆覆盖地少耕播种机的设计与研究[D].长春:吉林农业大学,2017.

[14]臧 宇.基于John Deere7200型免耕播种机变量施肥技术的研究[D].长春:吉林农业大学,2016.

[15]齐 鹏.免耕播种机破茬防堵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[D].沈阳:沈阳农业大学,2016.

[16]白晓虎.免耕播种机关键部件及其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[D].沈阳:沈阳农业大学,2012.

[17]高旺盛.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趋势[J].中国农业科学,2007,40(12):2702-2708.

[18]何 进,郑智旗,王庆杰.固定垄保护性耕作机具的研究现状[J].农机化研究,2014(9):6-10.

[19]李海建,李洪文,李问盈,等.分体式小麦免耕播种机的设计[J].农机化研究,2007(11):94-98.

[20]林德志,胡志超,于昭洋,等.免耕播种机秸秆处理装置研究现状与发展[J].江苏农业科学,2015,43(11):13-16.

[21]陈有庆,吴 峰,顾峰玮,等.麦茬全秸秆覆盖地花生免耕播种机试验研究[J].中国农机化学报,2014,35(2):132-135.

[22]吴明亮.稻茬田免耕播种机播种技术及机具实验研究[D].长沙:湖南农业大学,2004.

[23]刘福来,刘国平,陈治文,等.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机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[J].农机化研究,2009(7):47-49.

[24]何 进,李洪文,陈海涛,等.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研究进展[J].农业机械学报,2018,49(4):1-19.

[25]王庆杰,姚宗路,高焕文,等.楔刀型免耕开沟器设计与试验[J].机械工程学报,2008,44(9):177-182.

[26]姚宗路.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的改进研究[D].北京:中国农业大学,2005.

[27]陈海涛,侯 磊,侯守印,等.大垄玉米原茬地免耕播种机防堵装置设计与优化试验[J].农业机械学报,2018,49(8):1-9.

[28]Fallahi S,Raoufat M planter attachments in a conservation tillage system:a comparative study[J].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,2008,98(1):27-34.

[29]Huijsmans J F M,Hendriks J G L,Vermeulen G requirement of trailing-foot and shallow injection equipment for applying slurry tograssland[J].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gng Research,1998,71(4):347-356.

[30]施森宝,胡鸿烈,丁加明.秸秆覆盖免耕法[J].农业工程学报,1990,6(3):31-36.

[31]张云文.驱动圆盘切茬器的试验研究[J].中国农业大学学报,1999,4(6):38-40.

[32]朱瑞祥,李成鑫,程 阳,等.被动式圆盘刀作业性能优化试验[J].农业工程学报,2014,30(18):47-54.

[33]胡 红,李洪文,李传友,等.稻茬田小麦宽幅精量少耕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[J].农业工程学报,2016,32(4):24-32.

[34]赵佳乐.留茬行间交替耕作模式配套播种机关键技术研究[D].长春:吉林大学,2015.

[35]李永磊,宋建农,康小军,等.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试验[J].农业机械学报,2013,44(6):45-49.

[36]邱 添,胡志超,吴惠昌,等.国内外免耕播种机研究现状及展望[J].江苏农业科学,2018,46(4):7-11.

[37]高焕文,何 明,蒋金琳,等.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种植模式与播量试验[J].农业机械学报,2012,43(8):42-45,70.

[38]朱龙图.免耕播种机播种深度自动控制系统研究[D].长春:吉林农业大学,2017.

[39]王 祺.播种机播种质量监测系统的研究[D].兰州:甘肃农业大学,2005.

[40]张晓亮,时 磊,王 娜,等.基于传感和信息采集的免耕智能播种机设计[J].农机化研究,2016(5):160-164.

[41]张斯梅,杨四军,顾克军,等.少免耕与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还田对稻茬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影响[J].农学学报,2015,5(5):81-84.

文章来源:《农业工程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nygczz.cn/qikandaodu/2020/0804/487.html



上一篇:农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索
下一篇:12316在祖国之南放歌乡村(组诗)

农业工程技术投稿 | 农业工程技术编辑部| 农业工程技术版面费 | 农业工程技术论文发表 | 农业工程技术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农业工程技术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