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会宁 农业产业再突破奋楫奔小康

来源:农业工程技术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0-07-16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会宁 农业产业再突破奋楫奔小康 新甘肃·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马如娟 李琴琴 通讯员 王瑞 会宁蓬勃发展的蔬菜产业 会宁中药材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“金钥匙”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

会宁 农业产业再突破奋楫奔小康
新甘肃·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马如娟 李琴琴 通讯员 王瑞

会宁蓬勃发展的蔬菜产业

会宁中药材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“金钥匙”
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,会宁县立足区位优势,大力发展旱作农业、肉羊养殖、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,着力强化体系支撑、供销对接和多产融合,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,作为实现全县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。
用勤劳的双手甩掉贫困的帽子
李明堂今年53岁,家里总共5口人,从前家中祖祖辈辈都养着牛,可只是用于田间耕作,自从养了安格斯肉牛,李明堂一家的日子便“牛”了起来。他严格按技术员的指导,定期接种疫苗,严把饲料质量关。安格斯肉牛不仅肉质好,卖价高,并且在饲料方面也不挑肥拣瘦,很好喂养。现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。
“来钱的门路多了,脱贫也是光荣的!”说起脱贫的好政策,李明堂满面笑容,头头是道。李明堂是会宁县八里湾乡芦坪村村民,依托当地扶贫政策,他用勤劳的双手甩掉了贫困的帽子,成了当地有名的脱贫典型。
在八里湾乡,有很多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养牛脱了贫。据了解,八里湾乡安格斯肉牛养殖合作社占地面积20亩,入社社员200人,现养殖安格斯基础母牛205头、产犊154头。厂区现有办公用房7间、圈舍5座、饲草库2座、青储池2个、蓄水池1个、机械7台,共计注入合作社建设资金453万元。
八里湾乡安格斯肉牛养殖合作社紧扣“农户变股东”改革模式,采取“村集体集中代养,贫困户入股分红”的运营模式,动员无劳动能力、产业发展困难的贫困户认购5头安格斯牛,整合财政扶贫资金、银行贷款作为股金入股合作社,合作社发展代养贫困户40户,养殖安格斯牛200头。贫困户还可以将基础母牛投放到合作社,由合作社负责统一饲养、统一管理、统一销售,实现良种化、科学化、标准化、集约化养殖,解决了分散养殖因技术和管理落后,发展不持续的问题,提升了养殖收益。按照“贫困户重点倾斜,村集体适度灵活,合作社保本微利”的分红原则,为代养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8000元,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,确保脱贫达标。
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
一人脱贫不算好,大家脱贫才是真的好,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,一个都不能少。
随着脱贫攻坚步伐的不断加快,会宁县坚持因势而动,顺时而为,把产业脱贫、产业富民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思路、主抓手,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培育,大力实施“”农业农村产业突破行动。
近年来,会宁县按照“守住一头子、多做几样子”的增收思路,把产业扶贫放在压倒性位置,全力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带贫举措,联结130个贫困村村集体种养合作社,探索出“国有集团公司 国有专业公司 村集体种养合作社 贫困户”利益联结机制,初步形成“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户走,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,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,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”的产业发展模式,带动贫困户培育增收产业,实现互利双赢。
会宁县把产业发展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,牢牢扭住致富瓶颈,着力突出地域优势,亮好主打招牌,依托“村有产业依托、户有致富渠道”的整体发展布局,强力推动特色种养殖业互融发展,协同推进。
立足当地,精准施策,发展才会有方向。会宁县按照产业富民先行先试的思路,不断坚持在实践中深化探索,在探索中力求突破,着力依托草畜产业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养殖,结合农村“三变改革”试点推行乡村旅游,突出地域特色整体推进塑料大棚有机蔬菜种植。于是,米粮川上、苏堡塬间、大沟深处,从“聚点成片”到“以点带面”,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抱团发展”,产业生机蓬勃,日益壮大。
如今会宁大地上,特色富民产业已逐渐开出了致富的花朵,也实现了脱贫的新跨越。
“一品一优”成产业发展新格局
在常年干旱的会宁头寨子镇,前些年种植苹果是不敢想的事。听说洮河水要来的好消息,甘肃甘富果业集团有限公司抢占先机,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,获得了2000多亩土地经营权,引进种植了国内优良富士品种——烟富0号苗木,现在农田改造全面竣工,引洮工程全线贯通,水量足、水质好,再加上企业引进的先进技术,品质和产量的保证让会宁打出了属于自己的苹果品牌。如今,甘富果业不但成为享誉省内外知名的果品品牌,也成为会宁北部农户实现脱贫致富的“铁杆庄稼”。

文章来源:《农业工程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nygczz.cn/zonghexinwen/2020/0716/383.html



上一篇:2020水利水电工程师报考条件
下一篇:坚守初心 聚焦保障 中华保险扎实推进农业保险

农业工程技术投稿 | 农业工程技术编辑部| 农业工程技术版面费 | 农业工程技术论文发表 | 农业工程技术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农业工程技术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