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让玉米和大豆从“冤家”成“邻居”四川农业大(2)

来源:农业工程技术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7-26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在一片肥沃的农田里,身处其中的物种都会拼命寻找养分、阳光、水分等资源,上演“适者生存”的大自然法则。玉米与大豆为同季旱粮作物,在土地有限

在一片肥沃的农田里,身处其中的物种都会拼命寻找养分、阳光、水分等资源,上演“适者生存”的大自然法则。玉米与大豆为同季旱粮作物,在土地有限的我国存在天然的竞争关系,如何让他们和谐生长?

今年年初,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在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,今年四川将实施31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项目,目前已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,明确将在108个县(市、区)推广。

玉米与大豆的距离,也在不断调整。“通过不断筛选与对比,我们发现60公分的距离最好。”这个距离也在不断适应新的需求。杨文钰补充道,“为了适应机械化操作,黄淮海地区在套种时,最大可以达到70公分。”

“如何复合种植呢?通俗地来说,玉米是3月底4月初播种,大豆是6月上旬播种,他们会共同经历一个生长期,实现2行玉米与2-4行大豆交替复合种植。”杨文钰告诉记者,以前农民种了大豆就种不了玉米,种了玉米就种不了大豆。但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,能够实现玉米不减产、能稳产,同时又多收一季大豆,每亩地可多收大豆100公斤至150公斤。

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,要“在黄淮海、西北、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”,以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。

时值七月,暑意盎然。在四川眉山市仁寿县一块农田里,翠绿的玉米秆已高过人头,两行玉米带之间,一垄垄大豆苗长势正旺。

“不用担心,这些问题正在得到解决。”杨文钰教授说,经过多年推广,大家开始逐渐接受这项技术,并采取措施解决遇到的问题。

杨文钰(右一)和研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,指导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。摄影:刘跃华

可当他去全国各地推广这项技术时,经常有农民持怀疑态度。有人直接发问:田地里种了那么多大豆后,玉米咋还不减产呢?

这项技术,也是杨文钰教授带领团队历时二十余年攻关的成果。经过多年探索,这项“四川造”技术已从实验基地逐步走向老百姓的庄稼地里,让四川、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等地老百姓尝到了增产、增收的甜头。

据农业农村部统计,2021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已经达到700多万亩,模式现在已经基本成熟。如果按照每亩单产100公斤大豆计算,一年下来,全国将“白捡”7亿多公斤大豆。根据规划,力争今年新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500万亩,将进一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。

按照杨文钰教授研究的种植技术,每亩地在保证玉米产量的情况下,可增收大豆100公斤至150公斤。

技术走入寻常百姓家

【如果您有新闻线索,欢迎向我们报料,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。报料微信关注:ihxdsb,报料QQ:3386405712】

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实习生 谭晰月

粮田里的“最萌身高差”

文章来源:《农业工程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nygc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726/1422.html



上一篇: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换帅,新院长李进京来自泰山
下一篇:水利部与国开行行业四部、农发行基础设施部开

农业工程技术投稿 | 农业工程技术编辑部| 农业工程技术版面费 | 农业工程技术论文发表 | 农业工程技术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农业工程技术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